大禹塑像头戴斗笠,身穿短衣,右手执长柄锸,左手指向前方,形象朴实、庄重。像座由粗麻石砌成,上镌刻有“美哉禹功,神德远亦”八个大字。大禹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,传说他在岳山脚下治水13载,三过家门而不入,终于采用“高高下下,疏川导滞”的疏导法,治水成功。而后带领人们开垦田地,划出“天下之中”的豫州,把人们分区域定居下来,使“民有寝庙,兽有茂草,各有攸处,德用不扰”(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引《虞人之箴》)
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。在治水过程中,大禹依靠艰苦奋斗、因势利导、科学治水、以人为本的理念,克服重重困难,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。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、民族至上、民为邦本、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。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。
古时候,大地上是一片洪水,人们无法生活。禹带了他的好友应龙,四处去治水。禹看到黄河泛滥危害百姓,就和应龙带领人们到处开山劈岭,为河水找出路。当禹开凿龙门山的时候,有一天,偶然到了一个大岩洞里。岩洞深得很,越走越黑暗,到后来简直寸步难行了,禹只得退出来,重新打了火把进去。进去不多久,便看见前面有一个东西闪闪发光。后来那发光的东西把整个岩洞都照亮了。仔细一看,原来是一条大黑蛇,约有十来丈长,头上生有角,嘴里衔了一颗夜明珠,在前面给禹带路。
禹就丢了火把,跟着大黑蛇走。走了好一会儿,到了一个光明而开朗的地方,似乎是一座殿堂,有一些穿黑衣服的人,簇拥着一个人脸蛇身的神,坐在殿堂的中央。禹一看这神的形状,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,禹便问他:“你莫非是华胥氏的儿子伏羲吗?”“对啊!”蛇身人脸的神说:“我就是那九河神女华胥氏的儿子伏羲啊。”他们两人一谈起来,都感觉很是亲切。伏羲幼年时候吃过洪水的亏,对于治水的禹所做的伟大工作非常钦佩,愿意尽他的力量帮忙。
龙门山原是一座大山,它和吕梁山的山脉连接着,挡住了黄河的去路,黄河的水到这里流去,只好回头往上流,水神趁势推波助浪,造成洪水的泛滥,以至于把上游的孟门山都淹没了,禹从积石山(在青海)疏导黄河到这里,就用他的神力把龙门山劈开,使它分跨在黄河的东西两岸,让河水从悬崖峭壁间奔流而下。
人们称禹为大禹的原因是因为禹治水功绩的伟大,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,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,尊称他为“大禹”,“大”为敬辞,即“伟大的禹”。禹的伟大主要体现在劳心劳力治水方面,治水时他三过家门而不入,并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,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,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,疏通了九河。治水期间,禹翻山越岭,淌河过川,拿着测量仪器工具,从西向东,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,树立,规划水道。他带领治水的民工,走遍各地,根据,逢山开山,遇洼筑堤,以疏通水道,引洪水入海。禹为了治水,费尽脑筋,不怕劳苦,也不敢休息。经过13年治理,终于取得成功,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