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叮叮当,叮叮当,打铁的匠人拉风箱,通红的铁块锤子夯,火星子一迸明晃晃,犁铧子一晌打六张,马掌子一晌打一箱。小锤点,大锤夯,噗哧一个火星子,烧了大姐的花衣裳。”关于打铁工艺,老百姓之间流传着不少这样的顺口溜。打铁是人类铁器时期就开始产生的一种原始锻造工艺。
农耕社会里,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打铁技艺,比如干农活时需要的锄、耙、刀、斧,生活中需要用到的铲、勺、钩、钉等等,都是由铁匠们辛勤打造出来的。
“世上三行苦,撑船打铁磨豆腐。”一句古话道出了往日铁匠人的艰辛,铁锤轮番起落,铁匠挥汗如雨,的确打铁不仅需要胆识和勇气,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。儿时门前便是集场,那里有村里唯一的铁匠铺子,三十多年过去了,那彤红的火苗却像烙印深深刻在我心底。
所谓“铺子”其实是一间只有屋顶四面通风的破房子,铺子正中砌个炉膛,炉边挨着一座铁墩,旁边架一风箱。铁匠一拉风箱,风进炉膛,炉内火苗呼呼直蹿,炭火便越烧越旺。
铁匠师傅依着经验掌握炉膛内的火候,风箱在他手中就似演奏交响乐的指挥棒,时而平缓均称时而急促加速,那炉膛中的火苗恰似随风舞动的女子,伴随着风箱的节拍跳跃,在劲风的吹奏中不断升腾。
在锻打过程中,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,直至将铁料打成所需要的工具形状。常年累月的炉边锻打,一锤一打之间很难不受伤,特别是铁匠工人的双手,总是伤痕累累,满载着沧桑。现如今,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学习打铁,从事打铁的人更是踪迹难寻,这项技艺也面临着消亡的困境。